本篇文章1453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么孩子那么喜歡畫花?而且一畫就停不下來,紙上、墻上,甚至你的重要文件上……都可能突然開出一朵歪歪扭扭但色彩鮮艷的大花朵。這真的只是隨便涂涂畫畫嗎?還是說,背后藏著我們沒留意到的秘密?
我們先來問自己一個問題:為什么花朵是孩子們最常選擇的繪畫主題之一?
嗯,仔細想想,花其實就在他們生活的四周。繪本里、路邊的花壇、媽媽裙子的圖案,甚至動畫片里,花無處不在。它簡單,好畫,一個圈幾筆線條就能成型,這給了孩子巨大的安全感和成就感——“我能畫出來!”
但更重要的是,花的美麗和變化深深吸引著孩子。心理學家其實有過研究,說兒童對自然界的鮮艷顏色有天生的好感。紅色、黃色、藍色……這些色彩能刺激他們的視覺發展,也能,呃,怎么說呢,激發積極的情緒。所以孩子畫花,不一定是在畫花本身,可能是在表達一種“我看到美麗東西”的快樂。
好,接下來問題來了:孩子畫的花經常“不像”,顏色詭異造型奇特,這能算“美麗”嗎?我們應該糾正嗎?
千萬別!你可能沒意識到,但那朵“不像”的花里,藏著超多寶貴的東西:
所以,美麗不在于畫得像不像,而在于那個過程是否真實地屬于孩子。
知道了背后的意義,那我們該怎么做呢?下一個核心問題: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畫花,而不是破壞他們的興趣?
其實啊,訣竅就一個:多鼓勵,少插手。 具體可以這樣做:
→ 提供豐富的材料:不止是白紙和鉛筆,試試提供彩色的卡紙、蠟筆、水彩,甚至無毒的手指畫顏料。不同的材料能激發他們不同的創作欲望。
→ 聊聊他的畫:別問“你畫的是什么?”,而是問“你能給我講講你的畫嗎?”。聽他們描述自己的作品,你會聽到一個意想不到的奇妙故事。
→ 創造觀察的機會:帶他去看看真花,摸摸花瓣,聞聞花香。真實的體驗會讓他的創作更有細節和生命力。
不過話說回來,每個孩子的發展節奏不一樣,有的三歲就能畫有模有樣的圓形,有的五歲還更喜歡抽象的色彩涂抹。這其中的個體差異具體受什么影響更大,是天性還是環境,其實我也說不太準,但尊重他們的節奏肯定是沒錯的。
最后,我們回過頭再想想。孩子畫的那朵美麗的花,它的價值究竟在哪里?
它也許不能成為傳世名畫,但它是孩子情感世界的一扇窗戶。通過這扇窗,我們能看到他的快樂、他的困惑、和他眼中那個遠比成人世界更絢爛的天空。
同時,這個過程也極大地培養了孩子的專注力和成就感。完成一幅作品,哪怕只是涂滿顏色,他也會驕傲地拿給你看,那種“我能做到”的自信,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。
所以,下次當你看到孩子又在畫那些“四不像”的美麗花朵時,別急著去教他“葉子應該是綠色的”。不如先夸一句:“哇,你畫的花真特別,它一定有個很有趣的故事吧!”
保護這份天生的創造力和表達欲,或許就是我們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之一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