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42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是不是也這樣——每次放假前,腦子里列了一堆計劃:要看書、要旅行、要學新技能……結果假期一結束,發現自己除了躺平刷手機,啥也沒干成?然后帶著一身的疲憊和罪惡感回去上班上學?別急,這事兒可能真不全是你的問題。
今天我們就來聊聊,假期到底該怎么過?為什么我們總是“越休息越累”?
先來自問自答一下:為什么假期越長,有時候反而越覺得空虛?
呃,這其實跟我們的期待值有關系。你想啊,平時工作學習那么累,我們就潛意識里把假期當成“解藥”,指望這幾天能解決所有疲憊和焦慮。但現實是……假期只有那么點時間,怎么可能啊對吧?
而且哦,現代人放假經常干些什么?刷手機、追劇、暴飲暴食、熬夜——這些活動看似在休息,實際上卻在不斷消耗你的注意力和精力。神經一直緊繃著,得不到真正的放松。
所以很多人放假回來,反而覺得更累了,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那問題來了,到底怎樣才算沒白放假?
我覺得首先得打破一個觀念:休息不等于什么都不做。真的,高質量的休息往往不是靜止的,而是“動靜結合”的。
舉個例子,你躺一天可能頭昏腦脹,但如果你去散個步、騎個車,或者跟朋友打場球,身體累是累了點,但精神反而會變好。適當的身體活動其實能釋放壓力,這個大家應該都有體會吧?
不過話說回來,具體哪種活動最適合你?哎,這還真得看個人,我也說不好,可能得慢慢試。
如果你不想再浪費下一個假期,那下面這幾條或許可以試試看。都是我踩過坑之后總結的,不能說完全有用,但……應該有點啟發?
你有沒有發現:有時候環境很好、沒事做,但你心里還一直在想工作的事、煩惱沒解決的任務?——這說明你身體放假了,但大腦沒有。
所以真正的休息,是“心理放假”。怎么做到?嗯……有點抽象,但可以試試正念冥想,或者簡單點:專注在當下做的事。比如吃飯就好好吃,走路就好好看風景,別同時 multitask(哎呀,不小心用了個專業詞,就是別一邊做A一邊想B)。
心理真正放松了,哪怕假期只有一天,你也能感覺到充電的效果。
小陳之前是個“假期焦慮者”,每次放假都要旅行、打卡、發朋友圈……結果比上班還累。后來他嘗試“放假日不做計劃”,只規定自己:每天做一件自己真心想做的事。
結果反而放松了很多。有時候是睡到自然醒,有時候是突然想去爬山就去了。減少預期、增加隨性,讓他終于體驗到休息的快樂。
當然啦,這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,具體機制……我也說不清,可能得看人。
寫到這兒,我想你可能已經明白了:假期沒有標準答案,沒有人規定你必須旅行、必須學習、必須怎樣。重點是你感覺到放松和愉悅。
所以下一個假期,試著別給自己太大壓力。哪怕只是發呆一天,只要你愿意,那也是很好的休息。
記住:假期是給你的禮物,不是任務。怎么拆、怎么用,你開心就好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