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9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算過自己一天要呼吸多少次?大概兩萬多次吧。但你想過沒有,每一次呼吸,吸進去的到底是什么?是氧氣,還是……別的什么?
先別急著說“我又沒住在工業區”。我原來也這么想,直到去年冬天連續霧霾那幾天,我家孩子咳嗽了半個多月。去醫院一看,醫生說現在城市里的小孩,很多都有過敏性鼻炎或者哮喘——空氣污染可能就是誘因之一。
而且你以為關上門窗就安全了?其實室內空氣污染可能更嚴重。比如:
所以你說要不要凈化?我覺得已經不是“要不要”,而是“怎么選”的問題了。
一提到“眾籌”,很多人第一反應是:“是不是沒錢研發才來眾籌啊?”“會不會是騙局?”
其實吧,眾籌模式現在越來越成熟了。很多創新產品一開始選擇眾籌,不是因為缺錢,而是為了:
不過話說回來,眾籌產品也確實有風險:可能延遲發貨,或者實際效果不如宣傳的。那怎么選?往下看。
我做了好多功課,問了好幾個懂行的朋友,總結出這幾個關鍵點:
看CADR值:簡單說就是凈化效率。數值越高,凈化得越快。但也不是越高越好,得看你房間大小。一般建議選CADR值在300以上的,適用30平米左右的房間。
濾網組合:HEPA濾網是基本配置,能過濾PM2.5和花粉;活性炭濾網負責吸附甲醛和異味。最好選這兩種都有的。
噪音控制:別買那種開著就像拖拉機似的!晚上睡覺總不能吵得睡不著吧?盡量選噪音控制在35分貝以下的。
耗材成本:濾網是消耗品,半年到一年得換一次。買之前一定問清楚換一套濾網多少錢,別機器買得起,濾網換不起。
其實現在市面上凈化器很多,從幾百到上萬的都有。那眾籌款的特別之處在哪?
不過我也得坦白說,眾籌產品售后可能沒有大品牌那么完善,具體得看團隊靠不靠譜。建議選那些已經有成功項目經驗的團隊。
我朋友小陳,去年參與了一個國產眾籌凈化器項目。他一開始也猶豫,但看中了那款帶實時甲醛顯示的功能——因為他家剛裝修完。
用了大半年后,我問他感受。他說最明顯的幾個變化:
當然他也有吐槽點:APP偶爾會連不上,不過客服倒是很快解決了。
說了這么多,其實要不要買還是看你自己的需求。如果你所在城市空氣經常不好、家里有老人或孩子、或者剛裝修完——那真的可以考慮入手一臺。
而眾籌凈化器,就像前面說的,雖然有一定風險,但性價比高、功能新穎,適合愿意嘗試新事物的人。
最后提醒一句:不管買什么牌子,記得定期換濾網!不然它可就變成一臺“污染加速器”了……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