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7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有沒有那么一刻,你突然覺得…自己好像不見了?那個曾經愛笑愛鬧、喜歡逛街看電影、偶爾還會發呆做夢的女孩,去哪了?自從成了媽媽,生活好像被按下了“無限循環”鍵:喂奶、換尿布、哄睡…再來一次。眼看著三八節就要到了,難道又要“躺平”過去嗎?——等等,這次或許真的不一樣。
我們先來聊一個扎心的問題:生完孩子之后,你還記得上一次純粹為自己做一件事,是什么時候嗎?
不是趁著寶寶睡了趕緊扒兩口飯,不是半夜泵奶順便刷一下手機,而是真真正正、心安理得地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。
我猜,很多媽媽可能會愣一下。
因為我們太習慣把“媽媽”這個身份放在第一位了,甚至忘了自己首先是個“自己”。
所以,這個三八節,不是為了再多一個“帶娃日”或“家庭勞動日”,而是真正屬于產后媽媽的“重啟日”。
它想告訴你:你不僅僅是媽媽,你還是那個值得被寵愛、被看見、被好好對待的自己。
不是喊口號、不是打雞血,也不是請你來聽一堆“為母則剛”的大道理。好的活動,應該能實實在在地接住你的情緒、釋放你的壓力,甚至…悄悄幫你找回一點“我自己”的感覺。
比如,我們這次設計的幾個環節,就是從真實產后媽媽的痛點里長出來的:
這個問題真的特別實際!
如果我們把活動做得像另一場“媽媽績效考試”,那真的不如在家躺平。
但,我們理解的“活動”,不是給你增加KPI,而是幫你按下“暫停鍵”,換個環境、換種心情。
甚至可以說,這是一種“換個腦子式的休息”——雖然身體在動,但心里那根緊繃的弦,反而松下來了。
不過話說回來,我們也清楚不是所有媽媽都方便線下參與。所以這次也同步準備了線上輕分享版本,比如睡前10分鐘音頻放松、社群打卡互相鼓勵等等。你不用出門,甚至不用換衣服,也能感受到“被陪伴著”的感覺。
這大概是最實在的問題了——我花了時間、甚至好不容易協調了家人的支持,總不能只是“開心一下”就沒了吧?
是的,一場用心的活動,應該能讓你帶走一些能持續用的“工具”或者“觀念”。比如說:
我們常常被教育:“你應該做個好媽媽”、“你應該照顧好家庭”、“你應該堅強一點”……
但這場活動,想輕輕對你說一句:你不是因為“應該”才來,而是因為“值得”——值得一段好的時光,值得被認真地呵護,值得重新喜歡上自己。
雖然具體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可能還有調整的空間,但核心從未變過:
看見產后媽媽的真實需求,用溫柔的方式接住她們的疲憊,然后悄悄說一聲:
嘿,歡迎回到你自己的世界。
3月8日,這一次,我們為你而來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