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90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哎,你說這中秋國慶湊一塊兒,家家戶戶是不是都得囤點酒水?朋友聚會、走親訪友,桌上沒兩瓶好酒總覺得少了點啥……但問題來了,這么多品牌都在拼命推,你的產品憑啥能脫穎而出?消費者到底在想什么?今天我們就來掰扯掰扯,怎么在這波旺季里把酒水賣爆。
你先別急著想“我要賣貨”,咱得先弄明白:中秋國慶期間,大家喝酒的動機到底是什么?是單純解渴嗎?肯定不是啊。
說白了,喝的是情緒,是場景,是關系。比如: - 團圓飯桌上,老人小孩都在,可能需要低度、甜口、好入口的酒; - 老友重聚,吹牛憶舊,高度、烈性、有故事的烈酒可能更帶勁; - 送禮場景,看的是什么?包裝大氣、牌子響、有寓意,最好還能搭配月餅禮盒一塊送。
你看,不同場合需求完全不同。如果你只推一款產品,指望通吃所有場景……那大概率會漏掉很多機會。
好,場景清楚了,那具體怎么落地?我總結了幾條實在的玩法,有些品牌已經悄悄做起來了。
單賣酒容易陷入比價陷阱,但如果是酒+月餅、酒+茶杯、酒+定制禮袋,感覺馬上就不一樣了。比如某白酒品牌去年做了“月滿杯酒”禮盒,里面一壺酒+兩個中秋主題杯,售價翻了1.5倍,還賣斷貨了——因為人家賣的不是酒,是“團圓儀式感”。
也不全是,但他們可能更傾向低度、果味、微醺型的酒飲。像果酒、起泡酒、茶酒混合飲料,這幾年增長特別快。雙節期間推“聚會果酒套餐”,加點冰塊、水果片,拍照好看,喝起來也沒壓力——特別適合女生聚會和年輕家庭。
“我這酒是5年陳釀”……這種話消費者聽不懂也沒感覺。不如說:“這酒放5年,就為中秋這一口團圓味”。是不是稍微打動你一點?尤其是黃酒、米酒這類帶傳統氛圍的酒,特別適合打文化牌。
打折是最簡單也最傷品牌的玩法。其實有很多方式既能促銷量,又不掉價。
比如: - 滿贈定制杯:買兩瓶送中秋主題酒杯,很多人為了湊套會買更多; - 抽獎返券:設置一個“團圓獎”,獎品是明年免費酒券——能拉動復購; - 捆綁月餅券:和本地熱門月餅品牌聯名,互相導流。
不過話說回來,具體哪種方式最有效……可能還得看你的客群偏好。有的群體認直接降價,有的就吃“限定贈品”這一套。這個得試。
拍點“中秋家宴怎么選酒”“國慶聚餐調酒教程”這種視頻,比硬廣效果好多了。小紅書、抖音上很多品酒博主,一條視頻帶火一款酒是常事——真實體驗比品牌自夸更有說服力。
如果你有商超渠道,一定要爭取中秋堆頭位置,設計上多用紅色、金色、月亮元素,讓人一眼就知道“這是過節用的”。還可以搭配試飲,讓人直接體驗——試喝后購買率或許能提高30%以上,當然這個數據我也得說,不同區域差異挺大的。
雖然都想沖銷量,但有些雷區最好別碰: - ? 過度包裝:現在消費者環保意識強了,華而不實的禮盒反而遭反感; - ? 虛假折扣:先漲價再打折,平臺一旦識別出來,直接降權; - ? 忽略售后:尤其是酒水易碎,運輸損壞要及時處理,不然一個差評毀所有。
雙節過后,銷量一般會回落。但這時候才是經營復購的關鍵期——比如給買過禮盒的客戶發券:“團圓酒喝完了嗎?續瓶7折”,或者推小瓶裝“日常小酌版”,把節日客戶轉化為長期客戶。
其實吧,酒水營銷說到底,賣的不僅僅是酒,是情緒、場景、記憶。只要你產品不拉垮,又能踩準節奏講故事,這個雙節,真的有機會爆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