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46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——明明剛吃完飯,肚子還飽著,但一看到冷藏柜里那顆紅艷欲滴的草莓蛋糕,就突然…覺得好像還能再塞下一塊?別懷疑自己意志力薄弱,其實這背后還真有點門道。我今天就蹲在自家蛋糕店廚房里邊吃邊聊,和大家掰扯掰扯這事兒。
先不說別的,就說視覺上吧。紅色草莓和白色奶油的對比真的太搶眼了,人類好像天生就對紅色有反應,可能是老祖宗摘果子留下的基因記憶?不過話說回來,也不是所有紅色食物都這么誘人,比如紅辣椒我就不敢空口吃(笑)。
再說到氣味。新鮮草莓帶點酸甜的香氣,混著奶油的醇味,一聞就餓了。我們店里每天早晨現切草莓的時候,那味道飄出去,經常有路人推門問“你們在做什么這么香?”——你看,嗅覺拉客,實錘。
好,那問題來了:是不是只要用了草莓就能做出好蛋糕?呃…其實真不是。我們試過不同品種的草莓,有些適合直接吃,但一放到蛋糕上就出水,整個底都塌了,丑得沒法賣。后來固定用“紅顏”草莓,甜度高、硬度夠,切面好看,放久了也不容易滲水。
奶油也是重點。動物奶油、植物奶油……哎,說到這個我就頭大。我們全部用動物奶油,雖然貴且容易化,但是口感輕盈,不糊嘴。曾經有顧客說“你們家蛋糕吃一整塊也不膩”,其實秘密就在這里。不過具體是哪家牧場的奶源更好,這個我們還在測試中,畢竟乳脂含量和季節也有關系……
很多人覺得蛋糕嘛,不都差不多?真的差很多。比如我們的草莓醬是自己熬的,減糖50%,還能吃到果肉。工廠生產的通常為了保質期會加不少糖和防腐劑,吃起來就是一股甜膩感,果味反而是假的。
還有蛋糕胚。我們堅持每天現烤,摔模、放涼、脫?!瓡r間控制很重要,多一分干、少一分黏。工廠的胚子一般是冷凍配送,解凍后口感會差一點,有點像是…隔夜面包?沒那么新鮮。
上個月我們做了個試驗:同一批草莓蛋糕,一半放冷藏柜4小時之后賣,另一半放8小時。結果?8小時的那批明顯草莓出水多了,蛋糕胚也有點被浸濕。雖然顧客吃不一定能說出具體差別,但就是會覺得“好像沒那么好吃了”。所以我們現在寧可做少一點,也要當天做當天賣光。
我先來自問自答一個核心問題:“你們家的草莓蛋糕憑什么比別家貴30%?”
首先,草莓不是一年四季都便宜。冬天我們得用進口草莓,成本翻倍,但總不能因此不做草莓蛋糕吧?其次,手工涂奶油、擺草莓真的很耗時間。我們有個蛋糕上面鋪滿28顆草莓,每顆都得手工切、輕輕放,工廠流水線哪給你這樣搞?
不過說到底,貴一點也未必代表更好。有些店用的是罐頭草莓和現成蛋糕底,成本低、價格也低,吃多了容易膩。但如果你只是偶爾解饞,那種也挺好……哎,我是不是在砸自己招牌?(笑)但實話嘛,總要有人說。
如果你去店里買,可以留意這幾個點(不一定全對,但可參考):
好了,啰嗦這么多,其實就想說:一塊看起來簡單的草莓蛋糕,背后從選果、制作到保存,都是細節。我們不一定做得最完美,但愿意死磕這些小地方。下次你再吃草莓蛋糕的時候,或許可以多感受一下它是不是真的“用心”了。
對了,如果你有什么被草莓蛋糕坑過的經歷……歡迎來和我們吐槽,我們也怕踩雷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