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04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?辛辛苦苦寫了幾千字的軟文,結果閱讀量慘不忍睹。你開始懷疑:是不是標題不夠吸引人?內容不夠干貨?其實啊,你可能忽略了一個超級重要的因素——封面圖。
咱們先做個實驗:你現在刷朋友圈,看到兩條內容,一條是純文字,一條帶了一張特別抓眼球的圖片,你會先點開哪個?不用想,99%的人都會先看帶圖的那條。這就是封面的魔力——它決定了用戶會不會停下來,甚至愿不愿意點進去。
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: - 帶圖的推文點擊率比純文字高47% - 優質封面能讓用戶停留時間增加30% - 90%的用戶會因為封面決定是否繼續閱讀
不過話說回來,封面雖然重要,但也不是隨便一張圖就能搞定。你得知道什么樣的封面才能真正吸引人。
很多人覺得封面越漂亮越好,其實不完全對。能引發情緒反應的封面,比單純好看的更有效。比如: - 焦慮感(“再不學就晚了!”) - 好奇心(“原來還能這樣?”) - 成就感(“3天就能學會!”)
研究發現,帶人臉的封面點擊率更高,尤其是直視鏡頭的正臉。可能是因為人類天生對表情敏感,能快速判斷這張圖值不值得關注。
在圖片上加簡短文字(比如核心賣點、疑問句),能讓用戶一眼get到內容價值。但要注意: - 字體夠大(手機上看清楚) - 顏色對比強烈(別玩小清新) - 一句話說完重點(別堆砌)
用一堆藝術感很強的圖,結果用戶根本不知道你要說什么。比如賣課程的用一張風景照...大哥,誰知道你在教攝影還是教瑜伽啊?
把封面當海報做,塞滿文字、logo、促銷信息。用戶刷到這種圖,0.5秒內就會劃走——太費腦子了!
封面是美食,點進去是理財課...這種“掛羊頭賣狗肉”的操作,只會讓用戶覺得被騙,下次看到你的內容直接無視。
別不好意思,找同領域閱讀量10w+的文章,分析它們的封面套路。字體、配色、構圖...照搬就行(當然內容得是自己的)。
同一個內容做3版不同封面,發在不同時間段測試點擊率。數據不會騙人,很快你就知道哪種風格最適合你的受眾。
A:不一定!很多爆款封面就是用手機APP幾分鐘搞定的。關鍵是抓住核心情緒點,不是拼技術。
A:看情況。如果你走個人IP路線,統一風格能強化品牌感;如果是多渠道分發,可能需要根據不同平臺調整。
A:理論上是的,但制作成本高很多。除非你是大團隊,否則建議先搞定靜態封面的基本功。
封面很重要,但別本末倒置——內容才是長期留住用戶的關鍵。再好的封面,如果點進去是垃圾內容,用戶照樣取關。
所以啊,70%精力做內容,30%精力優化封面,這個比例比較健康。當然,如果你是賣貨的,封面比例可以再高些...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