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64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?春天來了,朋友圈全是曬櫻花的照片,你也想去東湖湊個熱鬧,拍點好看的照片寫篇軟文……但打開文檔,愣是不知道從哪兒下手。東湖的櫻花是好看,但怎么把它寫成一篇讓人忍不住想讀、甚至想立馬沖去現場的軟文? 這確實是個技術活,不過別急,我來慢慢跟你捋一捋。
你可能第一反應是:“櫻花哪兒都有啊,武大也有、日本也有,為啥偏寫東湖?” 嗯,這個問題挺好。東湖櫻花園其實有它的獨特性——它是世界三大櫻花勝地之一,占地超過150畝,品種接近60種,花開的時候那叫一個鋪天蓋地。而且它不像有些地方只有一種淡粉色,這里有白的、粉的、甚至偏綠色的,層次感特別豐富。
不過話說回來,光列數據沒用,你得讓讀者感受到那種“身臨其境”的氛圍。比如你可以寫:“站在櫻園小路上,抬頭一看,天空基本被花枝遮住了,風吹過來的時候,花瓣真的像雪一樣往下掉……” 這種細節往往比單純說“很美”更有說服力。
很多人一寫就寫成游記或攻略,那就跑偏了。軟文的核心是“軟”,不讓讀者覺得你在推銷,但卻悄悄打動TA。比如你不要寫“三月必須來東湖看櫻花”,而是可以改成:“三月的武漢,如果有一個地方能讓你突然忘記煩惱,那大概是東湖櫻花園了。”
你看,第二種說法沒提“你一定要來”,但是不是更想讓人去體驗一下?
你不能只寫: - 櫻花開了 - 人很多 - 門票55元
而是要寫出: - 清晨的陽光剛好穿過花枝,花瓣上還帶著露水 - 雖然人多,但你依然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安靜角落 - 這55元花的不是門票,買的是一整天的浪漫心情
“春天到了,櫻花開了……” 這種開頭已經爛大街了。試試用提問或者場景代入:
“你有沒有試過,站在一片櫻花樹下,什么都不做,只是發呆?”
或者:
“如果說武漢的春天有味道,那一定是東湖飄來的淡淡櫻花香。”
一下子就把人拉進情境里了,對吧?
我一般會分成三到四塊來寫,每一塊有個小主題,比如:
時機:什么時候去最合適?
不要只寫“三月中下旬”,可以補充“如果碰到微微下雨,其實人少花更潤,拍出來有種憂郁的美”。
看點:除了花還有啥?
比如夜櫻燈光秀、仿唐建筑群,甚至周邊文創雪糕——這些都能成為內容亮點。
體驗:怎么玩才不枉此行?
建議早點去避開人流,帶點小零食野餐,甚至推薦幾個冷門拍照機位。
比如寫一對老夫妻每年都來櫻園拍照,或者一個女孩在櫻花樹下等朋友……這種小敘事非常打動人,會讓軟文有溫度。不過具體他們為什么這么做,其實我也說不太清楚,可能櫻花對他們有特殊意義吧。
這是最考驗人的部分。你不能硬邦邦地插一句“現在訂票有優惠!”,而是得把它融進內容里。比如:
“走累了的時候,剛好看到園內小攤在賣櫻花特飲,第二杯半價——瞬間覺得這趟旅程值了。”
或者:
“提醒一下,如果想避開排隊,或許可以試試提前在官方小程序購票,能省不少時間。”
軟文到最后總得給人一個理由立即行動,但別用“快來買票吧!”這種。試試用情感共鳴的方式:
“櫻花一年只開一次,每次也就兩三周。有些風景,一旦錯過就要再等一年——所以,別猶豫了。”
寫東湖櫻花軟文,說到底不只是描述花多美,更是經營一種春天的情緒。你得讓讀者透過文字看到畫面、聞到花香、甚至感受到那一刻風吹在臉上的溫度。
當然啦,我這套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,有些人可能就喜歡直白攻略式的寫作……但如果你想讓你的軟文不那么“廣告”,更有共鳴感,那或許可以試試這些思路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