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50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?——深夜刷手機,突然想買點零食或者日用品,打開了好幾個購物APP比價,結果比來比去頭都大了,最后還是不知道在哪下單最劃算。哎,我就經常這樣。然后有一次,我朋友跟我說,“你干嘛不直接用一號店?” 我當時第一反應是:啊?一號店現在……還行嗎?
其實吧,很多人對一號店可能還停留在好幾年前的印象,覺得它是不是已經沒啥聲音了。但你知道嗎?它早就和京東全面打通了,而且經常搞一些“會員專屬”的優惠,價格甚至比某些平臺大促時還低。我今天就想聊聊,為什么現在做軟文推廣,一號店反而成了個被低估的“寶藏渠道”。
先簡單捋一捋。一號店最早是做日用百貨起家的,后來被京東收購了——這你可能知道。但收購之后呢?它并沒有消失,反而轉型成了京東旗下的會員制精選超市。說白了,它就是京東用來看住高端用戶、提高復購率的一個“秘密武器”。
那你可能會問:“我現在用京東APP也能買東西,為啥還要單獨下一個一號店?”
這個問題很好!雖然它們是一家,但一號店的定位更精準:主打“省心”和“省錢”,尤其是針對家庭采購、日常補貨這些高頻需求。它的界面更干凈,商品都是精選過的,不用你花時間海量比貨——對于工作忙、沒空挑挑揀揀的人來說,簡直救命。
說實話,我以前也覺得軟文投放大平臺流量才大啊!但后來和一些做電商的朋友聊才發現:流量大≠轉化高。一號店雖然用戶量可能不如京東主站,但它的用戶黏性特別強,購買意愿也更明確。
舉個例子:如果你在抖音推一款新品零食,用戶可能是被內容吸引沖動點擊,但不一定真下單;而一號店的用戶呢?他們本來就是來找日用品的,目的性強,看了你的軟文覺得合適,順手就加購了——轉化路徑特別短。
再說一點:因為它是會員制,很多人已經付了會員費(比如Plus會員),反而更愿意在這里買東西“回本”,心理上覺得“不多買點就虧了”。這種心態……嗯,你懂的。
假設你是個小眾品牌的洗發水負責人,想推一款無硅油新品。
傳統思路可能是投小紅書+抖音,但其實也可以考慮把一號店作為落地頁來推——因為來這里的人本來就是買洗護用品的啊!
而且你可以用這三種方式來帶量:
不過話說回來,到底哪種方式最適合你的產品?這個可能還得試一下才知道,畢竟用戶人群的細微差別很難一概而論。
有!當然有。
首先,它畢竟用戶規模沒那么龐大,如果你追求的是極大量級的曝光,那可能還得搭配其他平臺。
其次,它的用戶偏成熟、偏家庭型,如果你推的是面向Z世代的潮玩或者特別小眾的品類,那或許效果不會太理想——但這也不絕對,畢竟現在年輕人也開始操心柴米油鹽了(笑)。
還有一個很多人沒注意到的是:一號店和京東庫存是打通的,所以物流體驗很好,基本能實現次日達甚至當日達。軟文里強調物流速度,有時候比價格還誘人。
所以我覺得吧,做軟文推廣真的別光盯著那幾個大紅海平臺。像一號店這種“低調但轉化能打”的渠道,反而值得多關注。尤其如果你推的是快消品、家居用品或者母嬰產品——簡直不要太合適。
它或許不是萬能的,但在合適的產品面前,它就是能幫你省預算、提高ROI的那個選擇。下次定推廣方案時,記得把它也納入考慮范圍,說不定就有驚喜呢?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