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45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【文章開始】
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況?辛辛苦苦寫了一篇招聘軟文,感覺把公司夸出花了,結果投簡歷的人寥寥無幾… 然后就開始懷疑人生:我的文案到底差在哪兒?問題到底出在哪兒?
其實吧,這事兒挺常見的。好多HR都覺得,招聘軟文嘛,不就是把職位要求、公司福利列一列就完事了?但你想啊,現在大家每天刷那么多信息,憑啥你的就能讓人停下來,甚至想投簡歷?這里頭的門道,還真得好好琢磨一下。
我們先來自問自答一個核心問題:HR軟文到底軟在哪?
它不是硬邦邦的通知,也不是自嗨式的吹噓。它得“軟”——就是讓讀者在沒防備的情況下,被吸引、被打動,甚至產生“這公司有點意思”、“我想試試”的沖動。
那怎么才能軟得恰到好處?你得有故事感、代入感,甚至一點點“心機”。比如,不要只寫“我們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”,而是換成“入職滿一年的小伙伴,百分之八十都加了薪,幅度還挺可觀…”。是不是聽起來真實多了?
來看幾個最常見的坑——你是不是也中過招?
其實說到底,問題出在視角上:你是在站在公司角度招人,而不是站在候選人的角度去吸引人。
這兒有幾個經過很多次驗證的好用方法,你可以試試看:
之前有一家初創公司,招聘文案寫得特別干——“招聘前端工程師,要求三年經驗,精通 Vue、React……”。結果?嗯,投的人很少。
后來他們改了一下,開頭變成:“在這里,你的代碼不會被埋沒——因為我們用戶漲得太快,你寫的每個功能可能下個月就服務100萬人了……” 接著用現職工程師的口吻說了一句:“來這里半年,比我過去兩年學到的都多。”
結果?投遞量增加了三倍不止。
你看,這就是“說人話、講人事”的力量。不過話說回來,這也可能和行業特性有關,如果是非常傳統的行業,太跳脫也許有風險…具體怎么把握這個度,還得看公司文化合不合適。
寫HR軟文到最后你會發現,技巧都是次要的,真心才是必殺技。你是不是真的了解你想招的人?是不是愿意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?
如果你只是把招聘當成一個任務,文章就會透著急功近利的味道。但如果你把它當成一次展示公司、連接機會的窗口,你的文字就會更有溫度、更打動人心。
所以,下一篇軟文動筆之前,不妨先問自己:我想吸引什么樣的人?他們最關心什么?我怎么才能真誠地傳遞出“我們這里值得你來試試”?
好了,就先聊到這。如果你也開始想改寫你的招聘文案了,那就從一個小開頭開始試一下吧。記住:好文案不是寫出來的,是改出來的。多試幾次,你也能找到屬于你的“經典軟文”風格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