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94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【文章開始】
你是不是也經常刷到那些點贊過萬的Facebook帖子?心里嘀咕著:為啥別人的軟文總能火,我的就像石沉大海?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,Facebook軟文到底該怎么寫才能讓人忍不住點贊分享。
簡單來說,就是披著"普通帖子"外衣的廣告。不過話說回來,現在誰還看硬邦邦的廣告啊?軟文的關鍵在于把推銷包裝成有價值的內容。比如: - 母嬰賬號發《寶寶半夜哭鬧的5個真相》,最后推薦安撫玩具 - 健身博主寫《3個動作拯救辦公室腰疼》,順帶賣運動器材
核心區別:硬廣直接喊"買它",軟文先給你"甜頭"再悄悄種草。
先來自檢一下,是不是踩了這些坑: 1. 開頭太廣告:"本公司隆重推出..."(用戶秒劃走) 2. 長篇大論沒重點(手機屏幕就那么大) 3. 全是文字沒圖片(現在人刷FB跟翻畫報似的) 4. 不說人話(比如"顛覆性垂直領域解決方案"這種鬼話)
最近看到個案例,某護膚品牌把《理工男實驗測評10款防曬霜》做成漫畫形式,轉發量是普通文案的7倍——或許暗示用戶更吃"真實感"這套?
好標題的套路: - 提問式:"你知道手機殼比馬桶還臟嗎?" - 數字式:"30天瘦8斤的3個秘密" - 沖突式:"我花了5000塊買教訓,你別再上當" - 急迫式:"明天漲價!最后20組特惠"
不過要注意,Facebook算法最近在打壓標題黨,具體怎么平衡吸引力和真實性...這個我還在測試中。
前3行決定用戶會不會繼續看。試試這些方法: - 講故事:"上周我素顏出門,被鄰居當成送外賣的..." - 拋反常識:"其實多睡反而會變胖?" - 曬結果:"用這個方法,1周多賺了2000塊"
經典套路: 1. 先解決痛點(比如教去黑頭) 2. 展示專業度(對比實驗/權威數據) 3. 留個"小缺陷"("但這個方法需要配合XX產品")
別只說"歡迎咨詢",改成: - "留言666,發你完整攻略" - "前50名掃碼領試用裝" - "分享給閨蜜,一起變美"
| 產品類型 | 軟文策略 | 案例 | |---------|---------|------| | 高單價(家電/課程) | 多用客戶證言 | "花3萬買課值嗎?畢業學員曬工資條" | | 快消品(零食/日化) | 突出促銷 urgency | "超市阿姨不會說的臨期品秘密" | | 服務類(清潔/維修) | 強化痛點場景 | "當你發現蟑螂時,它早住了3個月" |
注意!教育類產品有個特殊技巧:把廣告偽裝成"避坑指南"(比如《選英語機構的5個陷阱》其實自己是機構)
Q:要不要每天發? A:質量比數量重要!見過日更沒互動的賬號,也見過周更篇篇爆款的。
Q:怎么知道寫得好不好? 看這三個指標: 1. 分享率>3%算不錯 2. 評論內容(如果都是"已買"就涼了) 3. 自然流量占比(花錢推的不算數)
Q:能不能抄別人的爆款? 可以借鑒框架,但一定要改細節!有品牌直接復制競品文案,結果被用戶截圖群嘲...
最后說個大實話:所有技巧都抵不過"真實感"。現在用戶精得很,那些過度修飾的完美故事,反而不如帶點瑕疵的日常分享。就像那個賣手工醬的阿姨,拍視頻總說"今天又熬糊了一鍋",結果銷量翻了5倍——人們買的不是產品,是背后的"人味兒"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