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84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開頭:為什么別人家軟文閱讀欣賞10萬+,你的推文卻杳無音信?
上周刷到個挺有意思的事兒:某美妝品牌在ELLE中文網發了篇軟文,當晚官網流量暴漲3倍,批評區居然有受眾催著開團購。同樣是寫商品,為啥人家能把廣告寫成攻略,咱們的推文卻像超市促銷單?這事兒得從ELLE中文網的“軟文煉金術”提及。
1. 電子版升級成“隨身造型師”
別以為ELLE中文網只是把雜志搬上網,人家早玩出花了。舉一個栗子,2013年推出的ELLE+運用,可不是讓你翻電子書——點開“試衣間”功能,手機攝像頭一掃,就能把當季新品“穿”身上,這招讓下載量半年漲了40萬。
2. 語種從“高冷女神”變“閨蜜嘮嗑”
還記得從前雜志里那些“奢華”“高級定制”的標題嗎?當初ELLE中文網的爆款標題是這種畫風:“年會戰袍避雷指南:HR蜜斯姐偷偷告訴我的3個禁忌”。這種把專業術語翻譯成人話的本事,讓00后也違心追著看。
3. 內容矩陣比明星衣櫥還能裝
硬核攻略:像“150小個子穿長大衣的5個作弊技巧”這種干貨
情緒樹洞:“月薪8000該不該買2萬的包”激發萬人探討
跨界整活:客歲和王者光榮聯名的“虛構皮膚穿搭指南”,直接帶火游戲內3款皮膚
1. 第一級:交際平臺種草
ELLE中文網在微信搞了個神操作——把口紅測評做成“職場生存色卡”:
番茄紅=新人必備的元氣色
奶茶棕=開會鎮場子的“閉嘴色”
梅子紫=撕逼專用“戰袍色”
這套玩法讓某國產口紅品牌三個月復購率增強27%
2. 第二級:短視頻種樹
他們的抖音賬號有個絕招:把奢靡品養護拍成“解壓小戲院”。比如說教洗羊絨圍巾,鏡頭先從模特脖子特寫緩緩拉到家政阿姨搓洗的手,最后定格在商品鏈接,完播率比行業平均高出60%
3. 第三級:電商收網
ELLEshop的“故事型購物”是個教科書案例:賣條連衣裙不是直接標價,而是給你看打算師在巴黎陌頭找靈感的vlog,再告訴你這面料閱歷多少次打版才不顯小肚子。終局客單價愣是比天貓旗艦店高出1.8倍
1. 痛點要戳得準
別光說“這件外衣顯瘦”,ELLE的小編會寫:“蘋果型身體試了23件外衣后,終于找到遮住泅水圈的寶藏款”。你看,連試錯次數都給你數清晰了。
2. 化解方案要有炊火氣
他們推美容儀有個神細節:模特不是明星而是真實網民,背景里還能望見插著充電線的儀器和床頭柜上的眼藥水。這種“不完善場景”反而讓轉化率飆升42%
3. 互動要能玩起來
近來搞的“穿搭連連看”H5小游戲,閃開銷者把單品搭配成完整造型,分享到友人圈能解鎖隱藏優惠券。三天就吸引50萬人介入,連帶ELLEshop的日活翻了2倍
1. 別把受眾當小白
見過最尬的軟文是這么寫的:“GUCCI這一個意大利牌子你可能沒據說過”。ELLE的做法是:“2024年必知的3個小眾打算師,第三個GUCCI總監都找他借過衣服”
2. 數據別堆砌要場景化
與其說“面料閱歷30次測試”,不如說“咱們在零下10度的拍照棚里,看著模特穿著這件大衣拍了8小時硬照”
3. 轉化途徑別設阻礙
有次看到個慘案:某軟文把購物鏈接藏在第三屏的二維碼里,ELLE直接在文章里嵌了“秒殺倒計時懸浮窗”,點擊率相差11倍
本人觀點:
干了7年內容營銷,最大的感悟是——好軟文得像香水,前調抓眼球,中調講故事,后調留回味。ELLE中文網最厲害的不是資源多,而是把每個商品都當成連載腳本來寫。就像他們推東阿阿膠那波操作,不聊功效改講女乒冠軍的脆弱時刻,終局話題直接沖勺嫦妊。這年初,受眾早就不吃硬廣那套了,能把廣告寫成網民追更的連續劇,才算是真本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