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00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?身邊好多90后朋友,以前天天曬外賣截圖,最近突然開始曬自己做的菜了——雖然可能賣相有點翻車,但配文必須得是“今日主打一個健康”。所以問題來了:這屆年輕人,到底是怎么突然就跟廚房和解的?甚至……還有點樂在其中的意思?
說實話,最開始我也覺得奇怪。這代人不是被貼上“外賣養大”的標簽嗎?怎么畫風突變?但仔細一想,背后其實有好幾個推手:
不過話說回來,你讓他們天天做飯也不現實。忙起來還是得靠外賣續命,但周末愿意花時間燉個湯、炒個菜,已經是一種“生活態度的轉變”了。
如果你以為90后做飯=重現滿漢全席,那就錯了。他們的下廚哲學非常鮮明:
? 工具至上,能省力就省力
空氣炸鍋、小烤箱、料理機——廚房里沒三五個小家電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做飯?!耙诲伓恕笔匙V為什么火?因為洗的碗少啊!
? 精準控量,拒絕浪費
一個人吃飯,打開APP查“一人份菜譜”,連生抽都按毫升放。畢竟煮多了吃不完,煮少了又emo……這種精準操作,或許暗示他們更追求“效率型治愈”。
? 顏值即正義,拍照是最后一步
菜可以翻車,但濾鏡不能輸!擺盤5分鐘,拍照10分鐘,發朋友圈等點贊——整套流程走完才叫“做完飯”。
(當然具體為什么“做飯5分鐘拍照半小時”這個心理機制……我可能還得琢磨琢磨,但視覺滿足感絕對是關鍵因素。)
理想是“米其林擺盤”,現實是“廚房災難片”。90后做飯翻起車來,也是毫不留情:
但奇怪的是,翻車歸翻車,很多人反而越挫越勇??赡芤驗椤?strong>翻車的內容發上網,居然還能漲粉?(當代互聯網謎團+1)
除了省錢和健康,做飯對90后來說更像一種“自我療愈”。工作日被KPI追著跑,周末切菜煮飯反而成了放空大腦的方式。專注當下、掌控過程、獲得即時反饋——這種確定性,在日常焦慮中太珍貴了。
甚至有人跟我說:“聽著食材下鍋‘滋啦’一聲的那一刻,感覺整個人都被治愈了?!保m然吃完還是要洗碗……)
繞回最初的問題——90后做飯,早就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。它更像一種:
說到底,90后不是在復刻爸媽那代的“日常做飯”,而是搞出一種新型廚房關系:偶爾投入、適度精致、允許翻車、堅持分享。
他們可能不會天天做飯,但愿意在廚房里找回一點生活掌控感——哪怕只是周末一次,哪怕只是煮碗面加個蛋。畢竟,熱騰騰的食物下肚那一刻,是真的踏實啊。
(好了不說了,我看看今晚外賣點啥……)
【文章結束】
下一篇 :AFK軟文到底是什么?它怎么悄悄改變我們的網絡生活?
特別聲明: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發布平臺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的文章,應在授權領域內應用,并注明來源為:文芳閣。違背上述聲明者,我們將追究其相干法律責任。
標題:90后做飯圖鑒:從外賣依賴到廚房主理人
地址:http://wenfangge.cn/index.php?app=xinwen_front&act=one_xinwen&&id=1145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