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4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【文章開始】
還記得2018年春節(jié)前,你是在哪兒被“集五?!彼⑵恋??是朋友圈,還是家族群?好像一夜之間,所有人都在問“有沒有敬業(yè)福?”……這或許暗示了,那年的新年營銷,玩法真的變了。不再是簡單粗暴的“降價!打折!”,而是變成了一場需要你參與進來的游戲。
所以問題來了:都過去幾年了,為什么我們今天還要回頭聊2018年的新年推廣?它到底做對了什么,能給現(xiàn)在的我們什么啟發(fā)?
2018年,說實話,是個挺關鍵的節(jié)點。智能手機差不多人手一部了,4G網(wǎng)絡也普及了,大家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長——刷短視頻、逛朋友圈、搶紅包……春節(jié)的“年味”好像有一部分轉移到了線上。
所以品牌們突然意識到:光靠線下貼海報、電視投廣告,不夠了。得去線上“蹲點”,去用戶每天停留的地方,用他們喜歡的方式,跟他們玩在一起。
但具體怎么玩?很多品牌一開始也是懵的。你知道的,傳統(tǒng)行業(yè)轉型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往往需要交不少“學費”……
好的新年營銷,絕對不只是讓你買東西。它得讓你覺得——“這個品牌懂我”、“有意思”、“我想?yún)⒓右幌隆薄?/p>
舉個例子,支付寶的“集五?!睘槭裁茨芑鹉敲炊嗄辏恳驗樗プ×藥讉€關鍵點:
你看,這一套組合拳下來,用戶就不是“被推廣”,而是“主動來玩”了。
不過話說回來,是不是所有品牌都適合搞這種大型活動?也不一定……小品牌預算有限,可能得換個思路。
除了支付寶,其實還有幾個挺出圈的案例。
比如網(wǎng)易云音樂的“年度聽歌報告”——它把用戶一年的聽歌數(shù)據(jù)做成了一份深情又個性化的總結,很多人看完忍不住分享到朋友圈。它成功是因為:數(shù)據(jù)成了講故事的工具,讓你覺得“這個APP懂我的情緒”。
還有可口可樂的“新年昵稱瓶”——把“新年快樂”改成“愿你旺財”,瓶身上印著各種吉祥話,年輕人喜歡買來送朋友。這其實是通過小小改動產(chǎn)品本身,讓它自帶社交屬性。
這些案例背后有一個共同邏輯:他們不再說“我好”,而是說“我們一起來玩點好的”。
雖然2018年的環(huán)境跟現(xiàn)在不一樣了(現(xiàn)在短視頻更火了,直播也更普遍了),但有些底層邏輯是相通的。
如果你現(xiàn)在想做新年推廣,可以考慮這幾個方向:
當然啦,具體執(zhí)行中到底哪種形式轉化率更高?這個可能還得看目標人群的偏好,機制上可能需要多做A/B測試。
回過頭看,2018年那些成功的新年推廣,其實都不是在“收割用戶”,而是在“給用戶創(chuàng)造一點小快樂、小儀式感”。
好的營銷,是讓品牌成為用戶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打斷他們生活的廣告。
所以,不管是18年、23年還是未來的某一年——真誠一點、有趣一點、別太功利,用戶是能感受到的。
你說對吧?
【文章結束】
上一篇:172斤軟文寫作指南,3步打造引發(fā)共鳴的體重故事
特別聲明: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發(fā)布平臺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的文章,應在授權領域內(nèi)應用,并注明來源為:文芳閣。違背上述聲明者,我們將追究其相干法律責任。
標題:18年新年軟文推廣,如何引爆你的春節(jié)營銷?
地址:http://wenfangge.cn/index.php?app=xinwen_front&act=one_xinwen&&id=1145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