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41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發現沒?友人圈里天天刷屏賣阿膠糕的,有人三天賣空倉庫,有人半年清不掉庫存。客歲有個微商團隊把阿膠糕文案從"補血養顏"改成"熬夜追劇黨的回血包",當月販賣額暴漲200%。這年初,會賣貨的都在講故事,不會賣的才念仿單,今天咱們就嘮嘮,怎么把冬至吃阿膠糕軟文寫成讓大家看了就想剁手的"養生圣經"。
新手最愛犯的錯,就是把阿膠糕寫成中藥仿單。上個月幫友人改文案,原稿寫"精選東阿阿膠",我直接改成"連續熬夜7天后的救命稻草"。潛伏顧客買的不是商品,是化解癥結的方法,得學會把功效翻譯成生涯場景:
看一看這一個對比表就懂門道:
傳統寫法 | 場景化改造 | 咨詢質變動 |
---|---|---|
"傳統工藝制作" | "老師傅手工熬制128次" | +55% |
"美容養顏" | "素顏上班被問用的哪款粉底" | +89% |
"獨立包裝" | "塞進通勤包不擔心融化" | +120% |
某品牌更絕,把阿膠糕和經期日歷聯合,顧客填完心理周期自動推送食用提議,復購率飆升到45%。
還在用"始于XX年"的老套路?某地方品牌把創始故事改成《守著熬膠鍋錯過女兒成人》,閱讀量破50萬+。涼颼颼的年份不如熱乎乎的眼淚,試試這三種故事模板:
有個狠操作:讓顧客拍"阿膠糕打卡日志",21天后拼成對比圖發軟文價錢。真實網民從暗沉臉到發光肌的變動,比明星代言更存在殺傷力。
別在友人圈刷屏了!試試某品牌的"養生偵察社"人設:
平臺挑撰有注重:
某微商團隊在B站搞"阿膠糕盲盒測評",UP主開箱試吃帶動2000+訂單,Z世代顧客占比突然漲到34%。
還在寫"含膠原蛋白"?看一看高手怎么改造:
某品牌把測驗室報告改造成《28天煥膚日志》:
共同顧客早晚打卡照,轉化率比個別文案高2.7倍。
干了五年營銷,最深的感悟是:冬至吃阿膠糕軟文別急著賣貨,要先當顧客的養生閨蜜。就像誰人把咨詢號做成"經期提醒小助手"的聰明商家說的:"顧客買的不是膠,是有人比她更懂她的累。"下次寫文案前,提議先翻翻目的開銷者的友人圈,看一看她們近來在吐槽加班仍是曬健身,找準誰民氣里發虛的霎時,微微遞上你的化解方案——畢竟,古代人缺的不是阿膠,是堅持愛自己的因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