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65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有沒有過這種閱歷?大炎天撐著傘出門,終局手臂仍是曬得發燙,晚上回家發現領口分界限比尺子量得還直。客歲我表妹去海邊玩,順便買了把蕾絲陽傘,終局三天曬成奧利奧夾心——這事兒讓我意識到,挑防曬傘可比選男友人更需要火眼金睛。
上周在商場遇到個姑娘,舉著把玄色膠層傘問我:"這種是不是最防曬?"我讓她摸傘布內側,終局手心滿是汗。切實防曬傘的坑,十個有八個都踩在這些地方:
說個真事兒。客歲測驗室檢測了市面30款防曬傘,有款標價299的蕾絲傘,紫外線隔絕率只有78%,而某超市79元的膠層傘達到99%。以是啊,別被顏值蒙蔽雙眼,防曬值才算是硬道理。
咱們先弄懂包裝上那堆英文啥意思。UPF50+不是說能擋50%紫外線,而是只有1/50的紫外線能穿透。這就像篩子眼的大小:
聽起來差別不大?但累積八小時暴曬,UPF30的傘會比UPF50的多吸收30%紫外線。有個開滴滴的師傅,換了UPF50+的傘后,方向盤曬痕淡了兩個色號。
你知道嗎?傘骨夾角才算是防曬死角的中心。個別傘開合角度120°,而專業防曬傘能做到110°,別鄙視這10°,就像相機光圈調節,能遞減20%的側面紫外線入侵。有個做戶外直播的妹子,換了小夾角傘后,裝備屏幕反光癥結直接消逝。
材質方面,當初風行雙層面料:
教你們個不費錢的檢測法。晴天中午把傘撐開蓋在手臂上,曬15分鐘后對比膚色。我街坊阿姨用這方法,發現她用了三年的遮陽傘,防曬效果只剩包裝標注的60%。
尚有個妙招:打開手機攝像頭對準傘布,倘若有顯明透光斑點,說明防曬層已脫落。有個大學生在二手平臺買傘,靠這招看破五次翻新傘。
見過把防曬傘當雨傘用的嗎?我共事就如許毀了把好傘。防曬涂層遇水會分解,就像防曬霜被水沖掉。準確操作是:
有個狠人把三千塊的防曬傘供在辦公室,三年從前涂層還像新的一樣。而天天塞包里的同款,半年就成半透明紗布了。
Q:涂層傘和黑膠傘哪個好?
A:黑膠傘好比保溫杯,隔熱效果好但沉重;涂層傘像冰絲衫,輕盈但需要小心護理。
Q:兒童需要專用防曬傘嗎?
A:有個幼兒園做過測試,個別傘下紫外線強度是專用兒童傘的3倍,出于孩子身高差致使防護面積不足。
Q:自動傘是不是不耐用?
A:五金店老板流露,彈簧架構壽命約開合3000次,手動傘能撐5000次以上。
小編最后叨叨幾句。別迷信明星同款,見過某網紅帶的鏤空防曬傘嗎?那壓根兒就是裝飾品。真正靠譜的防曬傘,撐開時應該像移動樹蔭,站鄙人面能感覺到陰涼。下次買傘記得帶個熱度計,傘表里溫差小于3℃的,可直接pass了。記著,紫外線不會出于您的傘難看利市下包涵,迷信防曬才算是莊重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