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35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上周三早上七點,我表妹發了條防曬霜友人圈,十點半就收到代購新聞:"姐你那款防曬能分我十支嗎?" 你猜她拍了啥?不是商品圖也不是成分表,而是左手背的老年斑對比照——左半截是客歲忘涂防曬的色沉,右邊是今年堅持抹的效果。今天咱們就嘮嘮,友人圈賣防曬霜的那些邪門招數。
——
別一上來就發商品九宮格 ,這事兒我跟二十個微商掰扯過。客歲有個賣防曬噴霧的姐妹,天天發九張各種角度商品圖,終局被八個摯友屏蔽。厥后我讓她改拍沙岸排球視頻,畫面角落露出曬紅的手臂和沒拆封的防曬霜,文案寫"救命!尚有半場怎么熬",當天就有五個顧客問鏈接。
這里尚有個反常識數據: 帶人物場景的防曬內容點擊率高73% 。比如說拍張方向盤曬脫皮的特寫,配文"客歲這時間還沒買車",比直接說"SPF50+"更能激發焦慮。有個更絕的案例:寶媽拍娃后頸的曬傷水泡,文案"幼兒園戶外課忘補涂的代價",當天清空庫存還多了三十個代理申請。
——
怎么把成分表變成故事會 ?教你個野途徑:把"煙酰胺"說成"皮膚防彈衣","氧化鋅"叫"紫外線反彈盾"。有個代購把化學防曬劑類比成"特種部隊作戰圖",用不一樣顏色標注感化途徑,硬是把艱澀的成分說明變成了戰事迷的珍藏素材。當初她的顧客里有三分之一是直男,就愛探索這些戰術比喻。
不過要小心別翻車。上個月某微商把物理防曬劑說成"完整不被皮膚吸收",終局被顧客拿藥監局備案成分打臉。當初聰明賣家都這么寫:"成膜后像給手機貼防窺膜,表面看不清你,但你能看清全天下"。這說法誠然不謹嚴,但蜜斯姐們就是吃這套。
——
價錢戰怎么打出高級感 ?萬萬別學拼多多那套。意識個海淘賣家,把298元的防曬霜和30元的曬后修復綁定販賣,套了個"曬不黑后悔藥套餐"的名頭。最絕的是詳情頁放了張馬爾代夫機票截圖,文案寫"省下的美容針錢夠去兩趟海島"。當初她友人圈成了旅行博主的防曬指南,轉化率比純賣貨高四倍。
尚有個更騷的操作:把防曬霜按毫升價換算成逐日成本。比如說"天天不到一頓公交錢,省下十年后的激光祛斑費"。配上Excel表格對比圖,四十歲大姐們看到直接下單三支起囤。數據表現, 帶算賬截圖的內容下單率高58% ,畢竟女人對"省錢"和"變美"的雙重引誘毫無抵抗力。
——
差評怎么變神助攻 ?杭州某代購被吐槽"防曬霜油膩",她回頭就發測驗視頻:涂完防曬的手背噴水珠全體滾落,配文"成膜后連雨水都占不到便宜"。厥后這成了招牌話術,還帶火了同系列防潑水粉底。當初看她的友人圈跟追連續劇似的,顧客都等著看下一個差評能被玩出什么花。
遇到說"防曬無效"的,試試這招:讓顧客在紫外線卡上對比測試,曬出左手涂右手沒涂的差異圖。有個微商靠這方法,把退貨率從25%壓到3%,還收獲一堆自發傳播的實測視頻。記著, 目擊為實的佐證鏈比專家背書好使十倍 。
——
萬萬別碰的雷區 是虛標防曬值。上個月友人圈瘋傳的檢測報告表現,某爆款防曬事實SPF值只有標稱的三分之一。當初奪目的買家都需要求看開封六個月的防曬霜檢測終局,畢竟良多商品剛開封時SPF50,三個月后就剩SPF20了。
最后傳授個絕殺技:每周三早上八點發防曬補涂提醒。這一個時間點打工人剛擠完地鐵,正癱在工位刷手機。文案要帶緊迫感:"電梯到23樓前趕快補!UVA正穿透窗戶偷襲你的膠原蛋白"。配上辦公室窗邊紫外線強度實測圖,保證看完立馬翻包找防曬霜。
說到底,友人圈賣防曬霜就是販賣焦慮和愿望。下次發圖前先問自己:這條內容能讓四十歲的我后悔二十歲沒看到嗎?對了,你們友人圈見過最絕的防曬營銷是啥?趕緊曝出來讓我開開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