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10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九眼橋酒吧街后巷的冒菜攤,張姐擺了八年攤子,客歲差點被網(wǎng)紅店擠垮。今年用三篇軟文逆襲成抖音熱門打卡點,當初日均流水從800漲到5600。這事兒聽著玄乎?我給你拆解成都式營銷的門道。
▍場景1:寬窄小路茶館怎么搶游客?
春熙路往西三公里的老茶館,老板陳叔守著祖業(yè)快撐不下去。營銷公司支的招夠絕:
終局:當初旅行團把品茗當固定名目,最火的不是茶,是陳叔手寫署名的蒲扇,賣58一把還斷貨。
▍場景2:玉林路餐飲混戰(zhàn)解圍法
開串串店的95后小夫妻,被周圍新開的連鎖品牌逼得想轉(zhuǎn)行。營銷團隊給的野途徑:
傳統(tǒng)玩法 | 成都式打法 | 數(shù)據(jù)對比 |
---|---|---|
發(fā)傳單 | 教食客拍"鍋底作畫" | 傳播量高12倍 |
打折促銷 | 搞"辣度認證書"分級挑戰(zhàn) | 復購率漲60% |
投新聞流廣告 | 讓收銀阿姨開吃播 | 成本省75% |
最絕的是把等位區(qū)改成"前任串串懺悔墻",抖音相關話題播放量破億,當初加盟商追著要開分店。
▍場景3:社區(qū)五金店年輕化法門
水碾河老社區(qū)的五金店,00后少東家接辦后玩出新名堂:
賣老鼠藥配"滅鼠成功率盤算器"(掃碼看算法公式)
五金東西套裝叫"家室救命包",附送《家電假死診斷手冊》
在抖音拍"五金店101"選秀:扳手、鉗子、螺絲刀才藝PK
你猜怎么著?當初小姑娘們組團來買粉色絕緣膠帶,說是要DIY手機殼。傳統(tǒng)五金店硬是變成潮玩聚集店。
▍新聞推廣策劃的底層代碼
跟本土營銷老炮吃暖鍋偷學的秘笈:
① 嘴替效應:把"好吃"翻譯成"吃完不由得舔手指的罪惡感"
② 茶館遺傳因子:文案要有擺龍門陣的松散感,比如說"這家蹄花湯,深夜喝完交警不查酒駕"
③ 反差萌:讓建設路嬢嬢用英文唱賣糖油果子,土洋聯(lián)合才算是流量密鑰
實測案例:某社區(qū)暖鍋店拍"老板與美團小哥對罵"劇情(事實是打算好的),帶出"絕不妥協(xié)食材品德"的slogan,當月儲值會員新增1700+。
避坑指南(本地人忠告)
中心數(shù)據(jù):
成都本地號軟文帶"蒼蠅館子"中心詞的,打開率高42%
暖鍋店推"前任接受鍋底"運動,客單價增強35%
菜商圈文案用"菜販黑話翻譯"的,年輕開銷者占比翻兩番
個人暴論時間
在成都混了十年營銷圈,說點要遭封殺的大瞎話:
最后甩個王炸思路:想拿下成都商圈,先學會采用寫情書的勁頭寫差評復興。就像華興街煎蛋面復興"太辣"的批評:"下回給您單獨開個番茄醬小灶,莫慪氣嘛~" 這滋味,比十篇精致文案都管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