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5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有多久沒仔細看過回家的路了?
上周在高鐵站遇見個姑娘,拖著行李箱在自動販賣機前猶豫了五分鐘,最后選了包辣條。問她為啥,她說“聞著像故鄉校門口小賣部的滋味”。這讓我突然意識到——返程路上的每個細節,都可能藏著戳民氣的軟文素材網。
客歲幫某旅行App改版返鄉專題,原版文案寫著“舒服行程伴您歸家”,點擊率才0.3%。厥后改成“擠過春運的都知道,這里藏著個伸腿位”,轉化坦率接翻了五倍。
三大常見誤區:
舉一個反面課本:某打車軟件客歲春節推的“讓愛回家”專題,批評區最高贊是“把廣告服侍費拿來發優惠券更切實”。
上個月有個飲料品牌找我支招,他們的返程推廣文案總是帶不動貨。我讓他們在服侍區搞了個測驗:把廣告語從“解渴首選”換成“喝完這瓶,還能再開三百里”,當月高速服侍區販賣額漲了40%。
實操模板:
細節具象法
原句:“廣闊座椅”
撰改:“靠背能放倒110度,剛好夠塞下奶奶塞的香腸”
痛點轉化術
網民吐槽 | 文案轉化 |
---|---|
堵車憋尿 | 服侍區廁所實時導航 |
充電樁總被占 | 掃碼預約充電位 |
氣息叫醒術
“還記得綠皮車上鹵雞腿的香味嗎?新空調特快的餐車更新了八大菜系”
錯位驚喜法
某租車平臺在春運期間推送:“租輛七座車,能把丈母娘準備的年貨全拉走”——這一個反常規洞察帶來23%的新客增添率。
視察了三年春運數據,發現返程人群大致分三類:
1. 遷徙留鳥型
特點:年假沒休完就要返崗
文案套路:
“初七的鬧鐘設了五個?珍藏這份《辦公室補覺指南》”
(某咖啡品牌用這招帶火新品“回魂美式”)
2. 后備箱災黎型
特點:車里塞滿父母塞的土特產
創作角度:
“學會這招,能把三百斤白菜穩當塞進飛度后備箱”——某汽車用品店靠這一個素養視頻引流5000+顧客
3. 鄉愁耽誤型
特點:返程后才開始想家
情緒觸點:
“元宵節前退貨故鄉的滋味,順豐小哥都問你腌菜咋做的”
近來幫顧客做投放測試時發現:帶詳細數字的返程文案,轉化率比含混表述高2.7倍。比如說:
尚有個反常識論斷:在返程文案里植入方言詞,地域點擊率增強65%。比如說成都方向的廣告用“巴適得板”代替“舒服享受”,網民停頓時長多了28秒。
獨家發現
當初年輕人返程前都愛發“離家倒計時”友人圈,有個家電品牌趁機推出“離家情緒指數”互動H5。網民上傳行李箱照片就能天生專屬報告,終局運動期間官網訪問量暴增300%。下次寫返程文案時,不妨試試把商品融入這種新型儀式感——畢竟離家的行囊,裝的都是還沒說完的牽掛。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