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06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上周遇到個做母嬰用品的顧客,拿著月銷百萬的新聞營銷經典案例來咨詢,終局發現公約里連"撰改次數"都沒寫清晰——這種公約破綻,新手踩中率高達83%。今天咱們不聊虛的,直接拆解簽公約必須死磕的7個生死線。
客歲某護膚品牌在公約里寫"供給優質新聞標題打算怎么寫服侍",終局乙方交來20篇滿是洗稿。厥后法院判賠時,發現公約破綻致使品牌方倒賠8萬。當初業內老手的公約都會塞進這三條:
有個狠招是讓乙方附上往期作品的數據后盾截圖,別信那些PS過的效果圖。客歲有家MCN機構就栽在這事上,公約里的"10萬+"事實最高才3.2萬閱讀。
見過最坑的公約把"服侍費"寫成抽象的5萬元,終局乙方把5000元的排版費單列出來再收。當初聰明甲方都需要求費用拆解到這種程度:
特殊提醒看"附加費用"條目。某培育機構吃過虧——公約里藏著"獨特節沐日加收30%服侍費",終局春節發篇軟文多付了2萬塊。
新手最愛踩的雷區就是撰改條目。客歲有甲方被乙方用"無限次撰改"拖了半年,最后軟文沒過審還倒貼違約金。現成的防坑公式:
更絕的是某食物品牌的騷操作——公約里寫"每超時1小時扣款200元",終局乙方提前3天交稿,還拿到5%的獎金。
市面90%的公約還在用"雙方應保密"這種廢話。見過最專業的保密條目長如許:
有個案例特殊經典:某甲方在乙方辦公室發現競品的草稿怎么說,靠這條目直接索賠成功,還白賺了競品的推廣盤算。
客歲行業爆出大雷——某乙方用呆板人刷量,把甲方坑進工商局。當初奪目的公約都塞進這些"照妖鏡"條目:
最狠的是某互聯網大廠的補充左券:要求乙方治理層個人連帶擔保,數據造假直接追責到CEO房產。
干了八年品牌咨詢,經手過217份軟文公約,發現三個反常識本相:
下次簽公約前,記得讓乙方供給近來三個名目的完整數據包——真正的猛料,都藏在平凡周報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