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61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友人圈轉發的"養生秘方",可能比樓下煎餅攤的配方還不靠譜!
上周閨蜜轉發給我一篇《90后寶媽靠它狂瘦30斤》,終局花588買的減肥藥,吃得比食堂大媽做的減脂餐還難吃。這事兒整的,就跟在拼夕夕買愛馬仕似的——包裝挺像樣,拆開就露餡。你猜怎么著?這種看似莊重的"新聞",背后藏著條年產值幾十億的灰色產業鏈,今兒咱就扒開這層畫皮說道說道。
先整張價錢表開開眼:
平臺范例 | 單篇價錢 | 服侍內容 | 案例舉證 |
---|---|---|---|
地方小網站 | 5-15元 | 帶聯系方式直接發 | 《安徽老中治療腳氣》15元上財經網 |
派別網站 | 50-100元 | 偽裝成熱門資訊 | 《代孕科普》登上江蘇新聞站 |
自前言號 | 20-50元 | 躲避敏感詞檢測 | 某膏藥的文案登大型派別自前言 |
套餐服侍 | 1000元/70家 | 全網鋪量造勢 | 假藥廣告買千元套餐 |
就這行情,比奶茶店員工時薪還便宜。中介老哥親口說:"1000塊可能在70個網站給你整得顯明白白,跟真新聞似的"。你品,你細品,這性價比是不是比超市臨期食物還誘人?
別以為這些"假新聞"能飛天遁地,中心是有內鬼!
客歲某膏藥廣告混進莊重新聞欄,硬是把保健品吹成華佗再世。這操作,跟往佛跳墻里摻方便面調料包有啥差別?
看一看這些騷操作:
舉一個栗子,《95后女子躺賺20萬》這種軟文,表面講勵志故事,事實是彩票網站廣告。這套路,跟算命老師先嚇你再賣符有啥兩樣?
數據造假已成標配:
某平臺天天光刪的刷量帖就4285條,人工刷量識別率高達99.9%。這數據,是不是比相親網站上的帥哥玉人照還假?
別看當初蹦得歡,小心未來拉清單:
近來有個判例,暗刷流量的錢全被充公,中介和甲方都白忙活。這教訓,比炒股被套還深入吧?
個人嗶嗶叨
說到底,軟文灰產就跟城中村違建似的——看著來錢快,指不定哪天就成爛尾樓。奉勸各位老板,營銷仍是得走陽光道,整這些歪路左道,遲早要還的。你看人家莊重做內容的,誠然慢點,但粉絲粘性比牛皮糖還堅固。記著嘍,網民不是韭菜,割急了當心連根給你刨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