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5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是不是常常刷到那種高大上的打算案例,終局點進去發現滿是專業術語,看得云里霧里? 別慌,今天咱們就嘮點切實的。我見過太多打算公司老板,砸了十幾萬做推廣,最后換來200個閱讀量——此中190個仍是員工自己點的。這事兒就跟找對象似的,光有氣力不會展現,活該當單身狗。
Q:打算公司的軟文到底該寫啥?寫案例仍是吹牛X?
A:記著這一個公式:70%品牌故事+20%案例拆解+10%行業洞察。舉一個栗子,別光說“咱們做了某奶茶店VI打算”,要改成“怎么在30平小店用顏色心理學,讓客單價增強40%”。重點不是展現作品集,而是讓顧客看到‘這錢花得值’。
硬廣 vs 軟文,到底差在哪?
硬廣:砸錢投廣告 → 顧客心想“又是個推銷的”
軟文:講個好故事 → 顧客主動問“你們怎么收費”
中心差異點:前者是王婆賣瓜,后者是讓顧客自己品出瓜甜
Q:發公眾號仍是做短視頻?渠道怎么選不踩雷?
先摸清你的顧客在哪蹲著:
內容創作三大毒瘤,你中招沒?
數據不會騙人?這些指標才算是命門
別光盯著閱讀量傻樂,重點看:
文章平均閱讀時長(低于30秒趕緊重寫)
留資表單轉化率(高于5%算及格)
‘看完即時搜查’行為占比(說明真感興致)
前次有個做包裝打算的顧客,把文章里的專業術語調換成“讓貨架自己會談話”,留資坦率接從2%飆到8%——你品,你細品
估算有限怎么玩?5000塊也能打出水花
試試這一個組合拳:
① 每月產出3篇深度長文(發自家官網/公眾號)
② 挑1篇做知乎中心詞優化(比如說“深圳靠譜的品牌打算公司”)
③ 把長文拆成15秒短視頻腳本(重點突出‘打算=贏利東西’)
有個做餐飲打算的團隊,靠這招三個月接了6個暖鍋店全案——成本?不過是個剪輯小哥的工資
甲方最厭惡的5種軟文,萬萬別碰
吹牛不打草稿型:“寰球頂尖團隊”(事實就3人工作室)
專業名詞開會型:“解構后古代主義視覺符號”(顧客心田OS:說中文!)
打臉競對型:“比XX公司便宜50%”(顯得特low)
打苦情牌型:“創業三年快撐不下去了”(顧客怕你倒閉)
打色情擦邊球型:“讓LOGO性感起來”(打算圈不吃這套)
本人觀點時間
干了八年品牌策劃,我發現打算公司搞推廣最缺的不是創意,而是把專業翻譯成人話的本事。見過太多打算師,講方案時滔滔不絕,寫文案時憋得酡顏。切實顧客要的很淺易——看完你的文章,能立刻想到‘這事找他們準沒錯’。記著,軟文不是高考作文,放下藝術家的架子,多想一想街邊王大爺能弗成以看懂,這事兒就成了大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