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71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哎,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尷尬?憋了一肚子干貨想寫觀點文,終局發出去閱讀量還沒你家樓下早餐攤排隊的人多!別慌,今兒咱們就掰開揉碎了嘮嘮,保準讓你看完就想打開電腦開寫!
客歲有個做護膚品的顧客,非要把"化學防腐劑有害"寫成相對論斷,終局被專業博主掛出來吊打。瞧瞧,這就是典型的觀點翻車現場!
誤區1:觀點越極其越吸睛
有些小編總愛用"震撼!""顛覆認知"當開頭,終局受眾點開就想罵街。記著嘍! 客歲某大V說"喝牛奶致癌",第二天就被營養學會啪啪打臉,賬號直接涼涼。
誤區2:數據當擺設
見過最離譜的軟文:通篇"我以為""我以為",唯一的數據仍是編的。這就好比炒菜不放鹽,再新穎的食材也白費!
誤區3:自說自話
某早教機構寫"不報班孩子必輸",批評區清一色"販賣焦慮"。這就犯了大忌——沒把受眾痛點焊死在觀點上。
照著這一個"黃金公式"來,小白也能寫出專業級觀點:
步驟 | 實操要點 | 避坑指南 |
---|---|---|
定錨點 | 用5118挖網民真實搜查詞 | 別碰政令紅線話題 |
挖數據 | 扒知網論文+行業協會報告 | 過時三年的數據等于垃圾 |
樹靶子 | 虛構"杠精網友"形象 | 別攻擊詳細個人或群體 |
布佐證 | 正反案例+專家背書+場景化類比 | 孤證撐不起觀點大廈 |
埋鉤子 | 結尾拋開放性挑撰題 | 別把論斷焊死 |
舉一個真實案例:某體檢機構用"90后體檢異樣率97%"引爆話題,接下來曬協和醫院數據,再對比自家定制套餐,當月咨詢量暴漲300%。
1. 靈魂拷問三連擊
"你說開銷降級?那直播間秒空的茅臺怎么說?"這種詰責式寫法,能把受眾拽進思考漩渦。客歲某篇爆文就是靠"你真的需要天天洗頭嗎?""你的頭皮贊同嗎?""你的錢包答應嗎?"三連問沖勺嫦妊。
2. 反差萌對比法
把專業術語和土味情話混搭。比如說說明玻尿酸分子時說:"小分子像外賣小哥直送真皮層,大分子像保安在表皮層站崗"。
3. 時間膠囊敘事
"五年前我以為保健品是智商稅,三年前看著父母囤貨心軟,今年體檢報告教我重新做人..."這種親自閱歷的時間線,比干巴巴說教管用十倍。
Q:觀點文怎么避免自嗨?
A:記著"三要三不要"!要網民搜查詞、要場景化痛點、要化解方案;不要天主視角、不要專業黑話、不要相對論斷。
Q:數據去哪找靠譜的?
A:國家統計局+行業白皮書+知網論文三件套。客歲某母嬰號靠《中國住民炊事指南》數據,把補鈣文寫成10萬+爆款。
Q:專業領域不懂怎么辦?
A:訪談真專家!某理財號每月請銀行司理直播,整理成"小白都能懂的金融課"專欄,粉絲粘性飆升45%。
干了七年文案,最深的體會是:好觀點文得像重慶暖鍋——底料夠勁道,涮什么菜都帶味兒!但萬萬別學某些賬號,為博眼球往鍋里倒制造業辣精。近來發現個新趨勢:觀點+化解方案的組合拳特殊吃香。比如說先說"外賣正在摧毀年輕人",接下來推自家半成品菜,這比純真販賣焦慮高級多了。
最后絮聒句大瞎話:別被"10萬+"綁架寫作初心。上周遇到個顧客,非要每一篇軟文都帶爭議話題,被我懟回去"您這是做品牌仍是搞行為藝術?"。記著啊,赫然的觀點是讓品牌立得住,不是讓人設崩得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