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50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是不是也見過那種開頭就是"本院境況幽美"的養老院廣告?說瞎話,我見過不少養老院還在用上紀元90年代的傳播方式。先潑盆冷水——
場景一:把檢測報告寫成日志
客歲成都某養老院火了,出于他們的護理主管天天在公眾號寫《查房手記》:"清晨2點15分,3床張奶奶起夜,護工小劉提前5分鐘等在衛生間門口..."這種細節讓家屬望見真實服侍。
場景二:讓老人當商品閉會官
南京的夕陽紅養老院搞了個神操作——邀請社區老人免費閉會三天,網絡到27條改進提議。厥后把這些提議做成系列漫畫《爺爺奶奶教我開養老院》,轉發量破10萬+
場景三:反向植入生涯場景
別總說養老院多好,試試說居家養老的痛點。比如說:"后代出差三天,獨居老人打翻熱水壺怎么辦?"自然引出24小時監護服侍
線上三板斧
線下四件套
天津某養老院有個經典案例:讓入住老人給十年后的自己寫信,整理成《時間郵局》專欄。有位爺爺寫道:"82歲的老頭子,別忘了天天幫3樓王阿姨澆花",這種真實片斷讓咨詢量暴增3倍
三個走心公式
杭州某中高端養老院試水感悟營銷后,對比傳統廣告效果:
指標 | 情緒一句話軟文組 | 硬廣組 |
---|---|---|
留資轉化率 | 38% | 12% |
平均決議周期 | 23天 | 67天 |
轉先容率 | 27% | 6% |
(數據起源:2024長三角養老行業白皮書)
見過最失敗的案例,是某養老院花20萬拍宣揚片,畫面美得像度假村,終局入住老人后代吐槽:"根本不像我爸媽住的地方"。當初的潛伏顧客精著呢,與其吹得天花亂墜,不如拍護工給老人剪指甲時的眼神特寫——那種專注和耐心,才算是真正讓人安心的壓服力。
近來發現個有趣景象:開始有養老院在美團上架"試住套餐",跟旅館一樣收押金、寫點評。這招比發傳單高明多了,畢竟年輕人更信真實網民的打卡分享。下次倘若看到"98后養老院閉會官"的vlog勺嫦妊,萬萬別驚訝——這就在互聯網的海潮中養老營銷的破局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