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41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形?辛辛勞苦寫的枸杞廣告發出去,閱讀量還沒路邊攤叫賣聲大。友人老李上周跟我吐槽,他給自家枸杞園寫的推廣文,開頭就是"寧夏特產滋補佳品",終局發在友人圈3小時才3個點贊——兩個仍是他小號點的。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,新手怎么寫枸杞廣告才可能讓大家看了就想掏腰包。
#1 先潑盆冷水:90%新手都栽在這三個坑里
前次幫顧客改文案,發現新手最愛玩這三板斧:
1 開頭必是"千年養生至寶"(你家枸杞是剛出土的文物?)
2 中間堆砌"補氣血/明目/抗朽邁"(隔壁賣紅棗的也這么寫)
3 結尾永遠"限時特惠買二送一"(開銷者早被這句話免疫了)
客歲雙十一有個真實案例:某枸杞店鋪把廣告語從"自然無硫熏"改成"早上抓一把塞褲兜,下晝開會偷吃不會被發現",轉化坦率接翻了3倍。你看,說人話比拽專業名詞管用多了。
#2 好廣告的底層層次:把仿單變故事會
上周去枸杞基地考核,農戶老王給我看了他家的廣告:"咱們枸杞顆粒飽滿,日照充足..."。我說老王啊,你應該這么寫:
"清晨5點摸黑摘果,露珠珠還掛在蒂把上那會兒最甜。客歲張嬸非要晌午來摘,終局曬蔫的枸杞把她孫子酸得直咧嘴——當初全村都學我家的采摘時刻表"
對比看一看:
新手寫法 | 老手神思 |
---|---|
富含枸杞多糖 | 嚼著像小時間偷吃的蜜餞 |
人工篩選 | 李大姐戴著老花鏡一粒粒扒拉 |
包郵到家 | 快遞小哥說這包裹飄著甜香味 |
#3 標題怎么起?記著這一個萬能公式
我在寧夏中寧縣親目擊過:統一個枸杞園,A文案寫"正宗寧夏枸杞",B文案寫"泡完水的枸杞別扔!隔壁王大爺拿它炒蛋香哭了"。終局B款的試吃裝領用量是A的7倍。
給你三個立刻能用的標題模板:
1 反常識型:"吃了20年枸杞,57歲張姨被中醫喊停!"(注釋說明空肚吃枸杞的禁忌)
2 場景代入型:"辦公室抽屜第二格該放什么?"(配圖拉開抽屜是獨立小包裝)
3 地域攻擊型:"北方人不懂的吃法:廣東阿婆的枸杞蒸雞秘笈"
萬萬別學某品牌寫"養生之道在于恒",你品,你細品,這標題看了有購物欲嗎?
#4 注釋要像剝洋蔥,讓人一層層想往下看
開頭先扔鉤子:"你知道超市枸杞為何要用紅光照耀嗎?"(答案是掩飾硫磺熏的暗沉)
中間穿插冷學識:"《本草綱目》里枸杞出現27次,但李時珍最推重的吃法是..."
結尾制造緊迫感:"今年霜降提前了6天,頭茬枸杞只剩窗邊那幾筐還能曬出糖霜"
客歲幫一個微商團隊改文案,讓他們在描寫里加了一句:"撕開包裝袋時會聽到'啵'的一聲,那是氮氣鎖鮮的佐證",就出于這一個細節描寫,客訴坦率接降了40%。
#5 閃開銷者主動轉發的終極神思
見過最絕的案例是某品牌在包裝袋印上:"抓10克泡水=3顆藍莓的花青素,別謝我,轉給熬夜追劇的閨蜜看"。終局小紅書上的自來水筆記暴漲,法門就倆字——給受眾供給"顯得很懂行"的談資。
再教你個損招:在文案里埋"槽點"。比如說寫"萬萬別學老周用保溫杯泡枸杞,80℃水溫會...",總有人急著在批評區糾正"顯明90℃才有害",這一來二去互動量就上去了。
小編說點掏心窩的
干了五年農商品文案,我發現賣枸杞的真理就藏在菜商圈里。你看賣菜大媽怎么吆喝?"今早剛到的嫩黃瓜"而非"富含維生素C","茄子紫得發亮"而非"含有很豐富花青素"。下次寫文案前,先把商品說明手冊鎖抽屜里,去小區樓下看大媽怎么推銷她的韭菜——那才算是活生生的廣告教科書。